财经新闻

全球投资恐衰4成 经长:台湾投资仍稳健成长

经济部长王美花今天(7日)出席2020台湾全球招商论坛时指出,受武汉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全球投资恐衰退4成,不过台湾表现仍算稳健,今年1到7月台湾的外人直接投资年成长1成,若累积至8月则是衰退,不过,这是因去年同期有大型投资案拉高基期所致,经济部也会持续努力,盼今年能看到好成绩。至于新台币持续走升,出口厂商蒙受挑战,经长强调,会站在产业角度向央行反映,由央行来做判断。

受到武汉肺炎袭击,全球实体经济活动受到严重打击,不过,经济部今年同样举办台湾全球招商论坛。经济部长王美花致词坦言,今年是非常挑战的一年,而台湾从防疫到企业振兴、刺激民间消费、边境管制都做得非常好,她还说按照国际说法,今年全球投资将衰退4成,但台湾表现仍是不错,光是台商回台投资,截至7日统计,回流投资金额已达370亿美元。

在外人直接投资方面,王美花表示,今年1到7月台湾的外人直接投资年成长1成,若累积至8月则是衰退,但是单看8月则是历年第三高。她说:‘(原音)1到8月统计比去年减少的原因,就是去年8月有一个重大投资案,就是美光投资660亿的这个个案,今年即使是8月单月份仍然是历来第三高的投资额。’

王美花强调,今年已有许多主要投资案,包估丹麦风电商沃旭能源加码投资新台币248亿多元、卢森堡半导体商达尔科技增资133亿元并转投资敦南科技,还有日商铠侠株式会社投资82亿多元等,后续也会持续努力,盼能在今年获得好成绩。

至于近期台币劲扬,再现28字头,引来出口导向业者哀号,还有业者喊出,新台币汇率若没有守住29元等于“做白工”,对此,王美花则说,新台币走升不会影响来台投资意愿,因为来台投资较为集中的产业,较不受新台币升值影响。她还说,台币升值确实让台湾传产、机械业的国际竞争力更紧张一点,经济部会与产业站在一起了解状况,并找时间向央行反映这个问题,但是央行也有要注意的国际要求,一切交由央行做判断。

开放美猪进口立场遭质疑 陈吉仲:美四大出口商已不出口莱猪

政府决定明年开放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来台,由于农委会主委陈吉仲7年前担任教职时,曾强烈反对国民党政府开放美猪,如今却为开放政策背书、引发质疑,陈吉仲今天(7日)赴立法院经济委员会,首次针对开放莱猪对国内产业的影响进行报告备询。陈吉仲表示,时空环境不同,美国主要四大出口通路商,目前都不出口使用莱克多巴胺的猪肉,如今开放影响程度就会不同。

立法院经济委员会7日邀请农委会主委陈吉仲针对开放含有莱克多巴胺猪肉进口对台湾养猪产业影响,进行专题报告并备询。由于开放莱猪进口,在国内引发相当大的争议,陈吉仲也准备了35页的简报,一一说明。

陈吉仲表示,去年台湾国人每人猪肉消费量约36.5公斤,9成都是消费国产猪肉。过去美国曾是台湾进口猪肉最大的来源国,但现在加拿大跃居而上,美猪进口量现退居第四或第五,去年进口只有1万1千公吨,占国人一年消费90万公吨只有1%。

陈吉仲也指出,过去国人食用猪肉的数量每人每年大约有40公斤,逐渐下降至现在的36公斤,每人一年少4公斤。但反观鸡肉在2002年每人每年消费量达27公斤,现在却达到36公斤,显示鸡肉消费量上扬,排挤猪肉的消费量,农委会身为主管机关,面对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应该加强对国产鸡肉的标示,让民众知道自己所食用的鸡肉来源,并进一步确保养猪产业永续。

对于他7年前担任教职时,曾强烈反对国民党政府开放莱剂美猪,如今却为开放政策背书而引发质疑,陈吉仲也特别说明。他强调,美国主要四大出口通路商,目前都不出口使用莱克多巴胺的猪肉,如今开放影响程度就会不同。陈吉仲说:‘(原音)用在牛的效果远比猪好,这也是为何美国牛百分之百有莱克多巴胺,猪肉只有2成2,更重要的是,它的主要四大出口通路商,都绝对不会用莱克多巴胺,我们会询问,如果都不会用,现在开放的影响程度就有不同。’

陈吉仲也指出,由于莱剂的成本和使用效果有限,美国使用莱剂的猪只2012年达到60%至80%,如今只剩下22%,至于当年美国猪肉占台湾猪肉进口量比例达25.5%,2020年却只占13%,且当年台湾猪肉出口受口蹄疫影响,如今台湾已成为非疫区,已有扩大出口的利基,因此开放莱猪对台湾养猪产业的影响有限。

拉夏贝尔艰难求生:一年关闭4391个零售点 负债69亿

2020年报风云 拉夏贝尔艰难求生:过去一年关闭4391个零售网点,扣非净利亏损21亿负债69亿

上市才两年半光景,拉夏贝尔(603157.SH)已陷入“断臂求生”之境。

3月31日,拉夏贝尔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6.38亿元,相比2018年的101.8亿元同比下滑24.94%,扣非净利润为亏损的21.76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789.17%。

拉夏贝尔表示,过去一年采取了主动关闭低效、亏损零售网点的策略,2019年,其境内零售网点由2018年12月31日的9269个减少至4878个,同比下降47.37%。

不过,由于2019年线下直营网点销售低于预期,同店比下降幅度24.79%;暖冬天气等因素影响,四季度收入表现不佳,同比大幅下滑39.11%,以及2019年百货专柜收入32.3亿元下滑34.08%等多重因素叠加,营收仍止不住下跌。

此外,拉夏贝尔2019年未经审计的负债合计69.1亿元。

在同日的另一则公告中,拉夏贝尔强调,由于2018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预计2019 年净利润仍将为负值,如果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公司A股股票将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对此,在2019年业绩快报中,拉夏贝尔也提出了争取2020年扭亏的目标。

  过去一年关闭4391个零售网点

从品牌来看,拉夏贝尔的5大女装品牌:LaChapelle与Puella、7m、LaBabite、Candie’s仍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2019年营收占比约75%。

除此以外,拉夏贝尔的男装(JACK WALK、Pote及MARC ECKō品牌)、8ém、Naf Naf、其他(投资控股品牌Siastella、Dr mGalaxy、GARTINE及劳务收入)贡献营收占比约32%。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拉夏贝尔子公司JACK WALK申请破产清算, 2020年1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JACK WALK的破产清算申请。

从渠道来看,过去一年,拉夏贝尔关闭4391个境内零售网点,

而专柜、专卖等线下渠道中,百货专柜收入明显下滑;2019年百货专柜收入32.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7亿元,同比下降34.08%,占总收入的比重亦由48.08%降至42.23%。

另一方面,因2019年内完成收购法国女装品牌Naf Naf,拉夏贝尔新增586个海外地区零售网点。

尽管Naf Naf品牌纳入上市公司并表后,2019年6-12月实现营收9.97亿元,不过,拉夏贝尔表示,2019年,受法国黄马甲事件及欧洲零售业市场不佳等因素影响,Naf Naf SAS业务经营不及预期,存在持续亏损及现金流不足的情形。

拉夏贝尔强调,若2020年Naf Naf SAS业务经营未能明显好转,且未能通过内部经营调整、外部融资或处置资产补充营运资金,或其外部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不排除Naf Naf SAS将面临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风险。公司也将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不排除转让或出售Naf Naf SAS(全部或部分)股权。

此外,拉夏贝尔提到,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公司审计工作进度造成一定影响,以及欧洲疫情爆发,全资子公司Naf Naf SAS的审计工作也有所延迟,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2019年度审计工作尚未完成。

  今年以来有5位董事相继辞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拉夏贝尔至少有5位董事辞职。

2020年2月3日,拉夏贝尔董事长邢加兴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随后,2020年2月25日,拉夏贝尔总裁于强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总裁及下属控股、参股公司相关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四天之后,2020年2月29日,拉夏贝尔董事王文克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拉夏贝尔独董芮鹏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第三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

2020年3月29日,拉夏贝尔首席财务官沈佳茗因为个人原因申请辞去首席财务官及公司下属控股、参股公司的相关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尽管邢加兴不再是拉夏贝尔董事长,但他依旧是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

辞去董事长职位的同时,邢加兴向拉夏贝尔董事会提名“陆尔穗、蔡国新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并建议由陆尔穗作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人选”。

公开资料显示,陆尔穗与蔡国新都曾担任原A股上市公司江苏三友的高管。

其中,陆尔穗于2012年至 2017 年任江苏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国新于1990年8月至 2015年11月任职于江苏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任生产贸易部经理、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等职。

全时再遇“生死劫” 京津门店月底全关

全时再遇“生死劫” 京津门店月底全关

便利店市场正值利好,全时却将遭遇“二次死亡”考验。北京商报记者5月10日获悉,继全时在天津大规模关店后,北京地区门店也将在5月底全部撤出,全时供应商已接到“暂停供货”的通知。而此时,距离新东家山海蓝图接盘还不足一年半。在行业唏嘘之余,专家也提示,便利店的高门槛,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驾驭。

退出京津市场

一度是北京便利店霸主的全时,如今却面临“二次死亡”。5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继4月底天津大规模关店后,全时北京门店也将在5月底全部撤店。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全时门店看到,门店仍在运营,店内尚未出现清仓甩货现象。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今天接到通知,由于母公司资金链断裂,京津区域内所有全时门店将全部撤店。”

根据上述店员的说法,北京的全时门店最迟坚持到5月底,月底前几天会将未销售出的商品做促销处理。

目前,全时天津区域内的门店已经出现大规模关店。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美团、饿了么等线上平台查询发现,全时便利店位于天津的多家门店显示“休息中”。其中页面显示,有消费者4月25日曾留言表示:位于河西区利民道珠波里的一家全时门店清理完商品后已经搬空,并贴出“暂停营业”的字样。

北京商报记者搜索全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现,“天津Ourhours全时便利店”已经搜索不到,“北京Ourhours全时便利店”仍在运营。记者就天津大规模关店问题向全时方面求证,对方并未予以否认,但也未透露更多信息。

在得知北京也将全面撤店的消息后,北京商报记者再次向全时方面求证,对方仍表示不清楚,暂无具体回应。

不过,有相关知情人士却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全时便利店已在近期通知此前合作的供应商,暂停继续向其供货。由于此前合作还未到货款账期,全时也并未给供应商结算货款。

公开资料显示,全时便利店曾是北京市场规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全时便利店成立于2011年,2015年时门店数量达到150家,并同时公布了“五年万店、年内千店”的计划。2017年11月,全时便利店还推出“百城百万”计划,即耗资百亿元,五年进驻100城,覆盖100万个终端。

“新东家”难续命

全时一路走来可谓坎坷不断。即便是寻得接盘,种种计划也终究落空。

2018年全时曾因为母公司“复华商业”资金问题几近倒闭。物美、苏宁、雀巢等零售商先后传出欲接盘全时。不过,在去年2月,全时以分拆的方式出售给罗森中国、山海蓝图等企业。全时便利店华东及重庆总计不超过94家门店宣布全部被罗森中国“接管”。而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时便利店则由山海蓝图继续经营。

资料显示,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12月26日的新公司,赵波兰和蔡学彦各50%的出资比例,蔡学彦则为厦门银鹭集团的创始股东。

在新东家接盘后半年,全时一度用三店同开宣告已经走出困境,准备再次出发。彼时,山海蓝图相关负责人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山海蓝图在全时的商品采购、门店经营、物流配送、财务支持、系统软件支持等方面都有所升级。购买全时资产以后,在运营战略和人员架构上已经做出调整,新组建的经营团队在零售、快消领域及供应链领域有多年经验。目前稳定经营。同时,在原有的门店规模基础上,全时会继续新开优质门店。还将尝试着向其他区域进行拓展。”

全时还透露,在2020年对电商业务进行了重新规划。其中包括计划引进新的商品替换消费者已经不感兴趣的商品。另将建立新的会员体系,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探索新的店铺类型,比如纯电商店铺等。

从目前来看,全时的上述种种计划都即将落空,似曾相识的一幕或将再次上演。在新东家山海蓝图接盘不足一年半后,全时再次面临“生死”的考验。

全时的处境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唏嘘,但大家也认为,作为在北京市场已经打拼多年的品牌,全时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和投资价值。然而便利店的高门槛,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能驾驭。

便利店的高门槛

在精益零售理论创始人、零售专家龚胤全看来,全时所面临的难点并不是资本运作问题,也不是全时留下的基础不好。便利店属于制造型零售业,即原创开发的鲜食商品占比较高。这种模式对资金投入、人才体系、管理体系要求较高,没有专业的零售人才难以驾驭制造型零售业的管理要求。此外,北京便利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仅靠山海蓝图“输血”也难以存活。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认为,作为接盘者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是资金的能力;二是前端门店的运营能力;三是后端商品的供应链能力。如果仅仅具备资金能力,没有门店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的话,那么在接盘之后,业绩效益很难得到提升和扭转。

可以看到的是,在政策的推动下,各方势力也在不断涌入便利店行业。在这条路上有人高歌猛进,同样也有人裹足不前。

龚胤全表示,便利店的门槛其实很高,主要在于后台供应链体系的打造及前台门店独立经营能力以及门店与总部的信息共享能力。传统便利店鲜食占比较低,属于批发型零售业,经营难度要小一些。外资便利店属于制造型零售业,鲜食占比较高,经营难度远超大型超市、卖场,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入局经营的。像日本7-Eleven创业时背后有伊藤洋华堂超市的供应链资源与资金支持,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营便利店是非常难的。

他同时指出,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便利店的竞争格局目前呈现三种势力。一是以7-Eleven、全家、罗森为代表的日资便利店,优势在于成熟的便利店运营体系及鲜食开发供应链,劣势是对中国国情、文化适应性差,尤其是在中国本土地方小吃的开发上滞后,日式的寿司饭团并不适应中国;二是以中石油昆仑好客、中石化易捷、美宜家为代表的本土旧零售便利店,优势在于深谙中国国情与消费文化,劣势是管理体系成熟度有待加强;三是以苏宁小店、便利蜂等为代表的本土新零售便利店,优势在于科技驱动业务创新,劣势在于快速扩张依靠资本输血且人才体系沉淀不足。

套利15.6亿港元 海底捞创始人“铺路”离场

不久前海底捞内部信选拔“接班人”时,就有人解读为创始人张勇及其团队在铺垫获利撤出。从5月7日海底捞发布的股东配售公告来看,张勇夫妻、执行董事施永宏夫妻将套现15.6亿港元。这意味着,获利退休计划已正式开启。5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海底捞方面,对于套现行为,海底捞称对公司经营没有影响,并解释为是“公益上的计划和安排”。

据海底捞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5月6日,海底捞股东SP NP Ltd.及LHY NP Ltd.拟以每股33.2港元的价格配售4700万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89%。配售计划于2020年5月11日上午9时完成。配售完成后,张勇、ZY NP Ltd、舒萍、SP NP Ltd.以及NP United Holding Ltd.将继续为海底捞公司的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SP NP Ltd.以及LHY NP Ltd.为海底捞创始人团队的各自持股通道。其中,SP NP Ltd.权益由张勇的妻子舒萍拥有,LHY NP Ltd.权益由公司施永宏及其妻子李海燕拥有。

有消息称,经过此次配售,张勇夫妇及“二把手”施永宏夫妇将套现15.6亿港元。而在行业内看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针对这则公告,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股东配售对增加海底捞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股东配售的总量小,不代表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更不是对未来有不同的预期,公司经营不受任何影响。

另据海底捞公司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股东个人在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有一些资金上的计划和安排。对方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1月21日,张勇在成都与简阳市签署协议,个人向家乡捐赠1亿元人民币以提升家乡医疗机构的基础医疗设施,资金在下半年到位。

距离这则公告不到两周之前,海底捞曾发布自愿公告,宣布了未来10-15年的领导人才接班选拔计划,意在为高级管理团队远期退休提前储备与锻炼人才。

当时,海底捞透露,选拔排除了施永宏、苟轶群、杨小丽创始人团队,并解释为“原因是太贵了,对未来董事会性价比不高”。

加上近期的涨价风波,一系列动作引起公众关注,如今管理层前后两套动作再使海底捞陷入舆论中心。

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底捞是上市公司,接班人选拔计划并非仅仅是张勇一人决定,所以从张勇宣布海底捞接班人选拔计划开始,就已经为自己获利退场做了铺垫,而此次配售计划公告,是张勇等创始人“套现”退场的更明确信号。

“从海底捞公司的体量和张勇个人财务状况来看,15.6亿港元仅仅是一个开端。”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他解释道,如果市场反应稳定,创始人很有可能继续进行股份配售计划,而这也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此,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也表示赞同,从此次小体量的股份配售计划来看,张勇等创始人团队退出海底捞计划已经开始了。

赖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张勇夫妇等创始人退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退休前突然将股份进行配售、转让等,因此需要一步步‘套现’离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赖阳说,他们既启动了接班人选拔计划,又将股份进行了配售,也是为海底捞铺垫未来规划,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品牌做大,如今也到了收取回报的时候,将股权转化为收益也是收取创业回报的一种方式。

顺丰推出“丰食”试水企业外卖 分羹外卖市场仍有待考验

中国网财经5月11日讯(见习记者贾玉静 记者陈琼)近日,顺丰同城上线“丰食”外卖小程序平台,面向企业员工市场提供送餐服务。截至目前,丰食已上线近三个月,仍处于试运行阶段。

2月20日,丰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运而生。为了降低点餐、送餐期间的感染风险同时满足员工用餐需求,顺丰同城一站联合腾讯企业微信、微信支付、餐道、款易、顺丰同城急送共同推出丰食,为企业提供集体预约点餐、集中配送,无接触安全送餐服务,旨在有效解决疫情期间企业员工就餐难、就餐安全保障等问题。

中国网财经记者搜索微信小程序“丰食”发现,外卖下单服务已开通,堂食点餐暂未上线。除了企业用户,个人用户也可以在丰食下单。

相比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丰食的订餐界面较为简洁,仅设有外卖、堂食的订单通道以及商户、企业的“招商”信息两个板块。小程序显示,丰食目前已有德克士、必胜客、吉野家、和府捞面等52家大牌入驻,暂无满减、红包等优惠活动。

据财报披露,顺丰同城业务自2016年起步,2019年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19.52亿元,同比增长96.12%,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但在顺丰集团内的总营收占比仅为1.74%。

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顺丰推出过智能快递柜丰巢、网购服务社区店嘿客、顺丰优选等业务,其中大多都是“赔钱生意”。此次顺丰能否通过丰食业务在外卖市场分一杯羹,仍有待时间考验。

宋清辉:资本堆积不出企业核心竞争力

4月26日,乐视网发布了2019年年报,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仅为4.9亿元,净利润亏损高达112.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因乐视网2018年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乐视网股票已于2019年5月13日被深交所暂停上市。且根据规定暂停上市后企业首个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深交所有权在年报发布的15个工作日内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如今2019年年报数据公布,乐视网亏损持续,这位曾经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元大关的“创业板一哥”恐怕要和创业板说再见了。对于2019年业绩亏损的原因,乐视网称,受流动性风波与大股东违规对外担保影响,外界的社会舆论对公司体系声誉和信用度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公司业务萎缩,经营受损。
  乐视网的退市在即,牵动的还有28万普通投资者,企业经营不善,谁又该对投资者负责?
  从曾经独掌高光时刻的1526.57亿元总市值,到如今面临黯然退市,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贾式故事时代”终结,乐视网“神话”正式破灭。导致这个曾估值上千亿的公司面临如今的局面,源于当初其步子迈得太大,在乐视网没有明显盈利的状况下贸然进军手机、体育、汽车、互联网金融等七大领域,最终不得不走向“幻灭”。究其根源,其问题在于没有核心竞争力,完全是靠巨额的资本“堆积”而来。这种前期资本支出过高的经营行为,必然会导致后期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等诸多问题,进而致使这些不良资产变成资产浪费和损失,最终带来的恶果就是公司偿还能力、盈利能力急速下降,资金链困境始终无法解决,致使企业无法发展。从投资角度来看,就是企业不再具有投资价值。
  我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面获得商业成功,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诸如苹果、谷歌、微软、华为等这些知名企业,哪一个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产品而言,苹果的硬件产品与乐视的硬件产品虽然都出自代工厂之手,但苹果的芯片与操作系统是自己独有的,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其他的企业所替代不了的。显而易见,乐视的最大软肋是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其难以避免退市结局的问题所在。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也是其精神领袖。
  在乐视的“大溃败”中,贾跃亭作为灵魂人物应该为今天这个局面负有主要责任。事实上,乐视网如今背上的巨额债务,几乎都跟“企业家”贾跃亭当时一手主导有关。具体来看,拖垮乐视网的罪魁祸首,仍然是乐视体育及乐视云股东担保案件。
  企业家本身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巨大,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战略发展。因为在如今企业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企业家必须本着对企业股东高度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并以敏锐的战略意识,尽最大努力制定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战略,否则就是一位不合格的企业家。二是企业家自己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观,若企业家的价值观都是公关之手包装出来的,那么一味追逐利润和扩张速度,很可能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无数个市场案例均已经说明,企业家价值观如果违背了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巨大。特别是当企业家涉嫌违法犯罪之时,对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打击。三是企业家的个人品牌形象等同于企业整体的品牌社会形象。关于这一点,最明显的两位企业家是任正非和柳传志。前者的社会影响在于树立了消费者对国货的自信,显得更加接地气;后者通过“贸工技”路线,让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就贾跃亭而言,显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冒险家不等于企业家。
  在乐视网的“溃败”过程中,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大量投资者受到牵连,损失惨重。目前据统计仅200多名股东就此发起索赔诉讼,这与乐视网总计28万股东总人数相差甚远。这一部分股东们最终能否成功追责,顺利拿到投资资金,仍有待于监管层对乐视网投资经营、运作等,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的立案调查处罚结果公布。在监管层处罚下达之前,预计索赔暂时不会有实质性进展。
  退市之后,乐视网虽然还可以在股转系统挂牌转让,但此举无疑增加了交易难度和时间成本,能否拿到足额的投资款项仍然是未知数。不过,该事件对后续的股东和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监管层面应出台更全面的投资者保护措施,企业退市的“糊涂账”不该由投资者全盘接下。同时,企业应重视并积极开展投资者保护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及时、充分披露信息,加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识;积极开拓投资者与公司交流渠道、机会,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床头经济学》等书)

免责声明:博主所发内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新浪财经网站提供此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新浪财经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新浪财经无关,请各位网友务必不要上当受骗!